老网站栏目

复旦脑院Thomas Behnisch课题组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方面取得研究新进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20浏览次数:1190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而造成的疼痛,它是一种慢性疼痛,其对人类生存带来极大挑战。长期遭受慢性疼痛折磨的患者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Thomas Behnisch教授课题组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课题组研究发现转录抑制因子 PRDM1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近期,该研究以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I-binding Factor 1 Mediates Peripheral Nerve Injury-induced Nociception in Mice by Repressing Kv4.3 Channel Expression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麻醉学学术期刊Anesthesiology上。


PRDM1 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工作模式图



       目前有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其治疗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药物。Behnisch教授团队通过构建两种外周神经损伤疼痛模型CCI CFA(小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和灭活结核杆菌的弗氏佐剂注射引起的免疫疼痛),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电生理、在体脊髓钙成像和组织透明三维成像等神经功能影像学技术,发现转录抑制因子 PRDM1通过减少钾离子通道 Kv4.3 的表达,引起痛觉过敏,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这表明增强Kv4.3的表达可以降低小鼠的伤害敏感性,这一调控途径在神经损伤后的疼痛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也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PRDM1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该研究工作在通讯作者Thomas Behnisch教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第一作者为脑科学研究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王存金,同课题组赵芳,李初晗, 闫妍同学也做了重要贡献。

文章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370445/